前幾天,我在處理地球儀不出聲音的售後時,跟一個寶媽聊了很久,她問我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?
因為大榮說話很早,而且發音也很清楚,所以我從來沒有困擾過孩子說話晚、口齒不清或者是不願意說話這些事。而依姐,從生下來生存環境就比較惡劣,所以她說話也很早,因為不會說就不能告狀,只能吃啞巴虧。
反觀兩個孩子的成長軌跡,我真的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,如果說有的話,那可能就是我比較話多且密,跟我的文章一樣,事無巨細。
直到現在,榮奶奶還經常會說起大榮小時候的事情。她總說:「大榮那會兒才幾個月大,她就跟他說這個說哪個,還堅信孩子能聽懂~」後來證明,他就是能聽懂,這一點連榮奶奶都嘆服。
我一直覺得,父母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語言啟蒙老師。
孩子從很早很早就聽得懂你說話
寶寶出生後,就開始感知光影和聲音,我記得特別清楚,大榮出生一周後吧,睡著覺,聽到突然的關門聲音,手就會舉起,像是受驚的樣子,在那一刻,我確信我兒子不是個聾子。
2-3個月的時候,就已經可以對聽到的聲音做出回應,比如你叫他,他會尋著聲音扭頭看你,你逗他他還會咯咯的笑。
4-7個月的時候,寶寶就可以分辨你說話的語氣,是開心或是生氣,也會本能地做出恐懼或者是求安慰的舉動,所以從這個階段開始,成人就不能當著孩子吵架了,他們可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,但可以切實地感受到你的情緒。
8-12個月的時候,孩子便已經可以聽懂簡單的詞語,或者是句子了,這個時候你指使他幹個啥,他都可以依照你的指示去做了。我記得大榮七八個月的時候吧,你問他小燕子在哪裡,他就會扭過頭看向大衣柜上的小燕子圖案,這證明他已經可以聽懂你的語言,即使他不會說。
通常來說,這個階段的寶寶,會開始逐漸吐出一些簡單的詞,比如爸爸、媽媽,大榮還會說「阿不」,他最愛的阿不熊就是這個時候起的名字,依姐這個月齡時,因為在母乳,所以她最會說「neinei」。
要是論起說話,孩子與孩子的差異是很大的,大榮跟依姐都屬於說話早的孩子,一歲多就可以說出整句來,但我也見過兩歲多還吞吞吐吐地一句整話說不出的孩子,甚至已經上了幼兒園,說話都不利索的也有。
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都可能不一樣,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著急,其次是去激發他想說話的慾望。
有一點我必須得說,孩子的性格天生分內向和外向兩種,但即便是不開朗的孩子,對於他熟悉的、最喜歡的人,也會表露出最開朗的一面。1歲以前多嘮叨
縱觀兩小隻的說話歷程,我真的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,硬要說的話,那可能就是我平時特別喜歡嘮叨,即便是對著一個不會說話的小人兒,也喜歡叨叨叨地說個不停,見到啥說啥。
孩子吐露生命中的第一個詞的時候,往往都是在安全感爆棚的情況下。怎麼說呢?必然是他熟悉的環境、熟悉的人圍繞著他,讓他有一個非常舒適的氛圍下,他才會安心地吐出第一個字。
所以,想要讓孩子說話早,我們首先要跟他建立一個彼此信賴、不管他說成什麼樣都會誇他、表揚他、感到驚喜,即使說的不清楚也能一下子get到他說的意思,那他就會願意去說。
帶孩子出門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,孩子在陌生人或者是覺得不自在的環境下,就是會沉默寡言,怎麼逗弄他都不要說話。因為開口說話,的確是需要勇氣的,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。
很多爺爺奶奶帶出的孩子,特別是有方言障礙的爺爺奶奶,說話就比較慢,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孩子聽不懂老人說話,要相信,孩子的語言習得能力是非常強的,他們不願意說,是因為老人很可能跟他交流不夠,沒有形成良好的信任關係,孩子沒有想傾訴的對象,說了話,也沒有人為之欣喜,自然就不想說。
所以我們的確需要跟孩子建立起一個信任的交流通道,而這個角色,父母無疑比祖輩們更合適,因為孩子最愛的人、最能帶來安全感的人,就是爸爸媽媽。
而我日常中的各種嘮叨,可能無形中就是開啟這個通道的鑰匙,因為大榮知道,即使他不會說話,我也會像對一個會說話的人一樣去跟他交流,說與不說都不是什麼負擔,所以才更願意說。
根據幼兒發育軌跡來說,半歲以後的小寶寶,其實就已經做好了聽你說話的準備了。我基本上帶大榮出門的時候,看見啥有的沒的都給他講,小鳥為什麼會飛走?消防栓為什麼要立在這裡?都是快遞叔叔為什麼有人開電摩有人開三輪車……總之世間百態,我都會當談資,一邊出去遛彎,一邊做各種教學。
這就跟我們訓練聽力一樣,聽的多,自然聽懂的就多,孩子在早期的語言啟蒙中沒因為聽的辭彙和內容多,他習得的語言和辭彙就會更豐富,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就會轉變成口語說出來。這一直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。
所以在1歲之前,你對孩子說話的多少,其實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語言啟蒙做了多少。一歲以後講繪本如果你不太會跟孩子交流,沒關係,我們還可以換一種形式來溝通,那就是講故事。
大榮一開始並不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,經常是讀書超不過3頁就退場干別的去了,我還為此發愁了很久→大約在大榮2歲左右,我才成功開啟了親字閱讀的親密關係。
所以很多時候,興趣這東西,要看年紀的,年紀到了,原本不感冒的,反而特別愛。語言也是一樣,很多孩子都是年齡不到就不開口,開了口就跟話癆一樣。所以說話早晚並不是什麼值得擔心的問題,相反的,做好說話前的積累工作,讓孩子有話可說、出口成章才很有必要。
所以不管孩子會不會說話,我們都應該從小養成讀繪本的習慣,因為繪本里,不僅有好聽的故事、美妙的場景,還有無窮無盡的辭藻,這些辭彙,在反覆的閱讀當中,會逐漸變成孩子腦子裡的摩斯密碼,成為他語言中樞的一部分。
直到現在,我每晚都保持著講書的習慣,最次最次,也會躺在床上跟孩子一起聽故事。許多小學老師都在強調,其實幼小銜接階段,認多少字並不重要,養成閱讀的習慣,喜歡看書,才更重要。
不管是孩子讀,還是我們給他讀,讀的書多了,無論從語感還是辭彙的豐富程度,甚至是想像力,都會是大有裨益的,堅持讀繪本,在我看來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捷徑。
雖然這個捷徑不是立竿見影,需要長期的陪伴和堅持,但是它對孩子日後的交流、表達甚至是語文的學習都是事半功倍的。3歲以上,孩子喜歡的故事反覆讀我覺得反覆讀一本書,對於幼兒園以上的孩子來說,更重要。每個小朋友都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繪本,比如依姐,最喜歡的就是艾薇公主和她的小馬們系列以及宮西達也系列的繪本,幾乎每晚去拿書,80%都都是這幾本裡面選。一本書反覆讀反覆讀,聽多少遍都不厭倦,甚至於書中的好些話,她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來。
反覆讀的好處是,她可以複述。當你讀的次數達到一定的量時,你就會發現一件特別可喜的事情,那就是有天她誰自己抱著書複述故事。你完全不用給她照著書念,她自己會坐在那裡,看著圖片一字一句地講出一個圓滿的故事。
我們說,閱讀其實講究兩個維度,一個是廣度,那就是讀的書多唄。但其實這個廣度應該是後來的事情。我們先要做的,是讀書的深度,帶著孩子把一本書讀透,裡面每一個情節、每一個句子都搞清楚它是什麼意思,然後讓孩子變成自己的話,把它講出來,或者變成自己腦子裡的故事,可以給其他人講出來。
只有能講的出來的,才說明她真的理解了,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語言。而理解能力,才是我們反覆親子閱讀後最想獲得的能力,在理解能力之上,我們才能談讀書的廣度,否則,讀多少書,也成不了自己的肚子里的墨水。
大榮中班的時候,就有繪本課,老師讓小朋友去上台給大家講故事。而給大家講繪本故事,就是李大榮最拿得出手的項目。
所以如果孩子特別喜歡一個故事,不如從這個故事開始,我們來一場經度的親子閱讀吧~跟孩子說話要有良性的交互想想看,孩子最喜歡跟誰說話?我猜其中一定有幼兒園老師。因為幼兒園的老師,懂傾聽,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嘗試著理解他們,去解答他們難題。
而我們,往往總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來對待孩子的問題,很多時候並沒有要求自己站在孩子立場上去跟他一起想問題,解答問題。
就比如,孩子都愛問為什麼?比如,我們開車上山的時候,大榮就會問:「為什麼山上要插那麼多電線杆,都不好看了~」這個時候,我從大人的角度上回答,它可能是這樣的:「有電線杆才能搭電線,有了電線山區才會有電啊!」
如果我們這麼聊天,只會有兩種結果,一種是把天聊死了,一種是激發了孩子的另一個為什麼,他會一直問為什麼問到你崩潰為止,勒令他閉嘴為止。
當然我們也可以這麼回答:「因為山裡面也住著小朋友呀,如果沒有電線杆,那小朋友家裡就沒有電燈,也看不了奧特曼了呀~」
答案其實是一樣的,只不過,你是選擇站著去俯視著跟孩子說,還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,哪一個會形成更好的交互呢?不言而喻。孩子願意跟你交談,是因為他們也感受到了交流的樂趣,這種樂趣在於,他說的話,你完全聽懂了,並且給與了他一個他也能理解並且樂於接受的答案。
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交互,這樣的談話多了,孩子自然就會對你敞開心扉,願意聽你說話,也願意回復你的問話,往往好些童言無忌的金句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蹦出來了。
上個周末,幼兒園組織慶元旦的文藝匯演,李大榮很光榮地被老師推舉出來擔任了主持人的工作。那天,我微信接到老師的主持詞之後,一句都謙虛之詞都沒有,只回了幾個字「保證完成任務!」
因為我知道,我兒子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,以他的記詞能力和口齒表達,勤加練習完全沒有問題,所以我用不著推脫或者謙虛,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表現和鍛煉的機會,我們不能錯過。
最終,他非常優秀地,沒有出一個紕漏地完成了正常主持工作,我很欣慰。
在幫他背誦主持詞的時候,我就發現,這孩子記詞記得特別快,幾乎一段詞說上四五遍就能背下來。這源自於日常的辭彙積累,只有把每句話都理解了,背起來才會順暢。
其中最難背的一段是三字經的部分,裡面有好些書面詞語,比如短小精悍、朗朗上口、千百年來、家喻戶曉這種,四字成語我的確教他的不多,但我逐一拆解字意,解釋清楚意思之後,他還是很快的背會了。
昨天,演出結束後,榮奶奶無意中發現,我家依也能把哥哥的主持詞背得八九不離十……原來每天我給哥哥排練的時候,她都在偷聽。這就是好好栽培老大的好處,因為老二也會偷摸著學。
上面文章里我就說過,讀書和閱讀理解能力,是孩子未來學習中的捷徑,這個好處已經在大榮和依依這裡逐漸得到了印證,他們就是比別人背書背的快,因為理解是所有背誦的前提。死記硬背和融會貫通的效率是不一樣的。
行文至此,已經洋洋洒洒四千字了,但我其實想說的只有一件事,孩子說話的確分早晚,這沒有什麼可焦慮的,但表達能力的高低,不是天賦,其實都在私下的功夫上,沒有人天生就伶牙俐齒,它都是通過一定的積累的必要的訓練才能達成的。
外人只道是這孩子聰明,但其實它背後下的功夫,才是真的智慧。感謝你們的耐心閱讀,讀書雖然很累,但陪讀的這些年,我也算是把小時候沒看的書、沒讀的故事全都讀了一遍,感謝孩子們讓我見識了更多。
關注微信公眾號【榮榮媽養兒記】,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。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,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,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艷貨色。
語言啟蒙怎麼做,才能養出一個伶牙俐齒的小孩?
前幾天,我在處理地球儀不出聲音的售後時,跟一個寶媽聊了很久,她問我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?
因為大榮說話很早,而且發音也很清楚,所以我從來沒有困擾過孩子說話晚、口齒不清或者是不願意說話這些事。而依姐,從生下來生存環境就比較惡劣,所以她說話也很早,因為不會說就不能告狀,只能吃啞巴虧。
反觀兩個孩子的成長軌跡,我真的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,如果說有的話,那可能就是我比較話多且密,跟我的文章一樣,事無巨細。
直到現在,榮奶奶還經常會說起大榮小時候的事情。她總說:「大榮那會兒才幾個月大,她就跟他說這個說哪個,還堅信孩子能聽懂~」後來證明,他就是能聽懂,這一點連榮奶奶都嘆服。
我一直覺得,父母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語言啟蒙老師。
孩子從很早很早就聽得懂你說話
寶寶出生後,就開始感知光影和聲音,我記得特別清楚,大榮出生一周後吧,睡著覺,聽到突然的關門聲音,手就會舉起,像是受驚的樣子,在那一刻,我確信我兒子不是個聾子。
2-3個月的時候,就已經可以對聽到的聲音做出回應,比如你叫他,他會尋著聲音扭頭看你,你逗他他還會咯咯的笑。
4-7個月的時候,寶寶就可以分辨你說話的語氣,是開心或是生氣,也會本能地做出恐懼或者是求安慰的舉動,所以從這個階段開始,成人就不能當著孩子吵架了,他們可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,但可以切實地感受到你的情緒。
8-12個月的時候,孩子便已經可以聽懂簡單的詞語,或者是句子了,這個時候你指使他幹個啥,他都可以依照你的指示去做了。我記得大榮七八個月的時候吧,你問他小燕子在哪裡,他就會扭過頭看向大衣柜上的小燕子圖案,這證明他已經可以聽懂你的語言,即使他不會說。
通常來說,這個階段的寶寶,會開始逐漸吐出一些簡單的詞,比如爸爸、媽媽,大榮還會說「阿不」,他最愛的阿不熊就是這個時候起的名字,依姐這個月齡時,因為在母乳,所以她最會說「neinei」。
要是論起說話,孩子與孩子的差異是很大的,大榮跟依姐都屬於說話早的孩子,一歲多就可以說出整句來,但我也見過兩歲多還吞吞吐吐地一句整話說不出的孩子,甚至已經上了幼兒園,說話都不利索的也有。
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都可能不一樣,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著急,其次是去激發他想說話的慾望。
有一點我必須得說,孩子的性格天生分內向和外向兩種,但即便是不開朗的孩子,對於他熟悉的、最喜歡的人,也會表露出最開朗的一面。
1歲以前多嘮叨
縱觀兩小隻的說話歷程,我真的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,硬要說的話,那可能就是我平時特別喜歡嘮叨,即便是對著一個不會說話的小人兒,也喜歡叨叨叨地說個不停,見到啥說啥。
孩子吐露生命中的第一個詞的時候,往往都是在安全感爆棚的情況下。怎麼說呢?必然是他熟悉的環境、熟悉的人圍繞著他,讓他有一個非常舒適的氛圍下,他才會安心地吐出第一個字。
所以,想要讓孩子說話早,我們首先要跟他建立一個彼此信賴、不管他說成什麼樣都會誇他、表揚他、感到驚喜,即使說的不清楚也能一下子get到他說的意思,那他就會願意去說。
帶孩子出門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,孩子在陌生人或者是覺得不自在的環境下,就是會沉默寡言,怎麼逗弄他都不要說話。因為開口說話,的確是需要勇氣的,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。
很多爺爺奶奶帶出的孩子,特別是有方言障礙的爺爺奶奶,說話就比較慢,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孩子聽不懂老人說話,要相信,孩子的語言習得能力是非常強的,他們不願意說,是因為老人很可能跟他交流不夠,沒有形成良好的信任關係,孩子沒有想傾訴的對象,說了話,也沒有人為之欣喜,自然就不想說。
所以我們的確需要跟孩子建立起一個信任的交流通道,而這個角色,父母無疑比祖輩們更合適,因為孩子最愛的人、最能帶來安全感的人,就是爸爸媽媽。
而我日常中的各種嘮叨,可能無形中就是開啟這個通道的鑰匙,因為大榮知道,即使他不會說話,我也會像對一個會說話的人一樣去跟他交流,說與不說都不是什麼負擔,所以才更願意說。
根據幼兒發育軌跡來說,半歲以後的小寶寶,其實就已經做好了聽你說話的準備了。我基本上帶大榮出門的時候,看見啥有的沒的都給他講,小鳥為什麼會飛走?消防栓為什麼要立在這裡?都是快遞叔叔為什麼有人開電摩有人開三輪車……總之世間百態,我都會當談資,一邊出去遛彎,一邊做各種教學。
這就跟我們訓練聽力一樣,聽的多,自然聽懂的就多,孩子在早期的語言啟蒙中沒因為聽的辭彙和內容多,他習得的語言和辭彙就會更豐富,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就會轉變成口語說出來。這一直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。
所以在1歲之前,你對孩子說話的多少,其實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語言啟蒙做了多少。
一歲以後講繪本
如果你不太會跟孩子交流,沒關係,我們還可以換一種形式來溝通,那就是講故事。
大榮一開始並不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,經常是讀書超不過3頁就退場干別的去了,我還為此發愁了很久→大約在大榮2歲左右,我才成功開啟了親字閱讀的親密關係。
所以很多時候,興趣這東西,要看年紀的,年紀到了,原本不感冒的,反而特別愛。語言也是一樣,很多孩子都是年齡不到就不開口,開了口就跟話癆一樣。所以說話早晚並不是什麼值得擔心的問題,相反的,做好說話前的積累工作,讓孩子有話可說、出口成章才很有必要。
所以不管孩子會不會說話,我們都應該從小養成讀繪本的習慣,因為繪本里,不僅有好聽的故事、美妙的場景,還有無窮無盡的辭藻,這些辭彙,在反覆的閱讀當中,會逐漸變成孩子腦子裡的摩斯密碼,成為他語言中樞的一部分。
直到現在,我每晚都保持著講書的習慣,最次最次,也會躺在床上跟孩子一起聽故事。許多小學老師都在強調,其實幼小銜接階段,認多少字並不重要,養成閱讀的習慣,喜歡看書,才更重要。
不管是孩子讀,還是我們給他讀,讀的書多了,無論從語感還是辭彙的豐富程度,甚至是想像力,都會是大有裨益的,堅持讀繪本,在我看來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捷徑。
雖然這個捷徑不是立竿見影,需要長期的陪伴和堅持,但是它對孩子日後的交流、表達甚至是語文的學習都是事半功倍的。
3歲以上,孩子喜歡的故事反覆讀
我覺得反覆讀一本書,對於幼兒園以上的孩子來說,更重要。每個小朋友都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繪本,比如依姐,最喜歡的就是艾薇公主和她的小馬們系列以及宮西達也系列的繪本,幾乎每晚去拿書,80%都都是這幾本裡面選。一本書反覆讀反覆讀,聽多少遍都不厭倦,甚至於書中的好些話,她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來。
反覆讀的好處是,她可以複述。當你讀的次數達到一定的量時,你就會發現一件特別可喜的事情,那就是有天她誰自己抱著書複述故事。你完全不用給她照著書念,她自己會坐在那裡,看著圖片一字一句地講出一個圓滿的故事。
我們說,閱讀其實講究兩個維度,一個是廣度,那就是讀的書多唄。但其實這個廣度應該是後來的事情。我們先要做的,是讀書的深度,帶著孩子把一本書讀透,裡面每一個情節、每一個句子都搞清楚它是什麼意思,然後讓孩子變成自己的話,把它講出來,或者變成自己腦子裡的故事,可以給其他人講出來。
只有能講的出來的,才說明她真的理解了,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語言。而理解能力,才是我們反覆親子閱讀後最想獲得的能力,在理解能力之上,我們才能談讀書的廣度,否則,讀多少書,也成不了自己的肚子里的墨水。
大榮中班的時候,就有繪本課,老師讓小朋友去上台給大家講故事。而給大家講繪本故事,就是李大榮最拿得出手的項目。
所以如果孩子特別喜歡一個故事,不如從這個故事開始,我們來一場經度的親子閱讀吧~
跟孩子說話要有良性的交互
想想看,孩子最喜歡跟誰說話?我猜其中一定有幼兒園老師。因為幼兒園的老師,懂傾聽,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嘗試著理解他們,去解答他們難題。
而我們,往往總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來對待孩子的問題,很多時候並沒有要求自己站在孩子立場上去跟他一起想問題,解答問題。
就比如,孩子都愛問為什麼?比如,我們開車上山的時候,大榮就會問:「為什麼山上要插那麼多電線杆,都不好看了~」這個時候,我從大人的角度上回答,它可能是這樣的:「有電線杆才能搭電線,有了電線山區才會有電啊!」
如果我們這麼聊天,只會有兩種結果,一種是把天聊死了,一種是激發了孩子的另一個為什麼,他會一直問為什麼問到你崩潰為止,勒令他閉嘴為止。
當然我們也可以這麼回答:「因為山裡面也住著小朋友呀,如果沒有電線杆,那小朋友家裡就沒有電燈,也看不了奧特曼了呀~」
答案其實是一樣的,只不過,你是選擇站著去俯視著跟孩子說,還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,哪一個會形成更好的交互呢?不言而喻。孩子願意跟你交談,是因為他們也感受到了交流的樂趣,這種樂趣在於,他說的話,你完全聽懂了,並且給與了他一個他也能理解並且樂於接受的答案。
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交互,這樣的談話多了,孩子自然就會對你敞開心扉,願意聽你說話,也願意回復你的問話,往往好些童言無忌的金句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蹦出來了。
上個周末,幼兒園組織慶元旦的文藝匯演,李大榮很光榮地被老師推舉出來擔任了主持人的工作。那天,我微信接到老師的主持詞之後,一句都謙虛之詞都沒有,只回了幾個字「保證完成任務!」
因為我知道,我兒子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,以他的記詞能力和口齒表達,勤加練習完全沒有問題,所以我用不著推脫或者謙虛,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表現和鍛煉的機會,我們不能錯過。
最終,他非常優秀地,沒有出一個紕漏地完成了正常主持工作,我很欣慰。
在幫他背誦主持詞的時候,我就發現,這孩子記詞記得特別快,幾乎一段詞說上四五遍就能背下來。這源自於日常的辭彙積累,只有把每句話都理解了,背起來才會順暢。
其中最難背的一段是三字經的部分,裡面有好些書面詞語,比如短小精悍、朗朗上口、千百年來、家喻戶曉這種,四字成語我的確教他的不多,但我逐一拆解字意,解釋清楚意思之後,他還是很快的背會了。
昨天,演出結束後,榮奶奶無意中發現,我家依也能把哥哥的主持詞背得八九不離十……原來每天我給哥哥排練的時候,她都在偷聽。這就是好好栽培老大的好處,因為老二也會偷摸著學。
上面文章里我就說過,讀書和閱讀理解能力,是孩子未來學習中的捷徑,這個好處已經在大榮和依依這裡逐漸得到了印證,他們就是比別人背書背的快,因為理解是所有背誦的前提。死記硬背和融會貫通的效率是不一樣的。
行文至此,已經洋洋洒洒四千字了,但我其實想說的只有一件事,孩子說話的確分早晚,這沒有什麼可焦慮的,但表達能力的高低,不是天賦,其實都在私下的功夫上,沒有人天生就伶牙俐齒,它都是通過一定的積累的必要的訓練才能達成的。
外人只道是這孩子聰明,但其實它背後下的功夫,才是真的智慧。感謝你們的耐心閱讀,讀書雖然很累,但陪讀的這些年,我也算是把小時候沒看的書、沒讀的故事全都讀了一遍,感謝孩子們讓我見識了更多。
關注微信公眾號【榮榮媽養兒記】,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。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,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,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艷貨色。